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熔模离心铸管,在我国源远流长。不锈钢铸件用各种不锈钢材料生产的铸钢件总称,主要用于各种介质腐蚀条件下。早在1910年就已发现,钢中的含Cr量超过12%时,就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性能。典型的不锈钢除含Cr12%以上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合金元素,如Ni、Mo、Cu、Nb、Ti和N2等。耐热钢铸造厂用于制造锅炉、汽轮机、动力机械、工业炉和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中在高温下工作的零部件。无锡国劲合金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含Cr量一般在13%--30%之间。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能力和在高温下耐空气氧化能力,也可用作耐热钢。此种钢的焊接性能较差。含铬大于16%时,铸态组织粗大,在400-525℃及550-700℃之间长期保温,会出现“475℃”脆性相及σ相,使钢变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采用蜂蜡配制模料,生产曾侯乙铜尊、大型铜禁器座等铸件。现代熔模铸造进入工业领域,始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军事的需要,美、英等国用该种工艺方法生产了大量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静叶片。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航空、军品等领域引进苏联技术,开始了现代熔模铸造生产。引进技术的耐火涂料粘结剂是采用硅酸乙酯水解液,因当时硅酸乙酯缺乏、价格贵、水解控制复杂,我国在引进的同时,着手开发代用粘结剂。《铸造》1957年第5期刊登文章《熔模离心铸管法》,介绍中科院机械电机研究所于1953年开始试验用水玻璃作粘结剂的研究工作,1957年开始推广应用。该工艺用石蜡-硬脂酸制作模样,采用氯化铵溶液预处理水玻璃液,以提高其模数,胶凝硬化剂为20%氯化铵溶液,制壳耐火材料用石英粉和石英砂。该工艺简单、处理方便、制壳快,非常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铸造》1958年第12期胡有珍发表文章介绍他们应用该工艺的生产情况:对模样采用中性肥皂水进行脱脂处理,增加涂料的涂挂性;型壳面层和加固层分别采用100#和20#~30#石英砂,增加透气性;在硬化剂氯化铵的水溶液中辅加硝酸铵,以调整硬化时间;脱蜡的热水中附加12%的氯化铵,补充硬化型壳,提高强度。20世纪50年代,以水玻璃-氯化铵技术为代表的熔模铸造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应用该工艺方法,替代锻造工艺生产各种合金钢刀具,节约了大量的合金钢材料,取得了显着的效益。世纪60年代,我国熔模铸造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针对水玻璃型壳,开展了快速制壳,开发新的硬化剂,提高型壳强度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完善硅酸乙酯,开发硅溶胶,改善模料性能,提高制芯技术,发展新的熔模铸造工艺方法等研究。随着精铸技术发展和精度要求的提高现在模料大都改用为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成品型“中温模料”来代替原石蜡-硬脂酸模料,效果很好。克服了石蜡-硬脂酸模料已产生皂化物、复用率低、变性严重、酸碱处理费工费时污染严重等弊病。已得到了该行业的认可和推广。具有代表性的厂家如陕西省岐山县孝子陵化工厂生产的91型、80型中温模料0917-8281601等。不妨以试。中温模料最大的特点:1)是成品模料,使用中从新料到无数次的脱蜡使用过程不需再填加任何材料。性能稳定。